浓眉大眼的林高宝,你会想当然地认为他是个北方人。但是虽然是离开家乡几十年,听他开口说话,浓浓的宁波普通话还是依旧没有一点变化。长相挺英武,脸上却透着些许腼腆,一笑就露出一排整齐、白白的牙齿。心细如发,甚至有些苛求完美;有人夸张地说“跟他谈判有时都想撞墙,太细致了!” 不善言辞,没有什么爱好,采访林高宝甚至有些“乏味”。爱工作胜过一切的他在旁人看来,他的生活没有什么色彩,但是林高宝却乐在其中。他始终相信天道酬勤,只要好好干,他所缔造的绿之岛就一定会成为最响亮的家具品牌之一。 记者:在家具行业业内人士都认识林总.首先谈谈您是怎么进入家具行业的,听说您进入家具行业前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波折.请讲讲那段经历. 于是我把南方的培训学校的模式搬到了北方,内蒙古呼和浩特,在那边就展开了这样的一项工作。做的很顺利.那时候别人一个月能挣100多块,那时候我一个人能挣10个人以上的工资,一个月能拿到两千多。 记者:那时候才20来岁吧? 林高宝:那时候19岁、20岁吧。在那里做的很好,后来发生了一件转折事件.有一年回家过年,有一列从内蒙古到南方的列车脱轨了,正好那边工作还比较忙,所以回家晚了一些,没有赶上那辆车。但是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话和手机,联系不上。家里就有点担心我是不是坐在这个车里面。老人哭的一塌糊涂,半个月时间家里的人都在找我,甚至找家里的亲戚一起到了上海车站去现场去寻找我这个人的尸体是不是还在,闹了很笑话的事情,最后什么也没有找到。 后来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家里的一个表哥在哈尔滨有关系就介绍到哈尔滨的一家企业去了.在这家企业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因为我做事的认真,老板也对我重视、信任,我也把厂子里面很多事情当成我自己的事情来做,这个老板对我的信任度很大,好多事情就归我去负责、归我去组织。 那时候1987、1988,正好市场经济比较活跃起来的时候,就听说北京、山东一些地方市场比哈尔滨还要好,老板动心了,决定把工厂转移到山东,老板也非常信任地把这个工作交给我组织。 到了山东以后,市场确实不错,做了将近一年,工厂也赚钱。那时候老板问我要什么待遇,我没有说我想要多少,我说自己的收入不能超出别人,比别人低一点点就可以,这样子也是出于别人对这个事情能平衡的想法。但是越是这样老板对我的信任度就越大,好多事情直接下放由我去管。 但是那边的市场好是好,但是北京市场还是**的,而且那时侯的工厂只管生产,不做销售.销售就是别人接手了.家具生产产生的利润是比较少的,但是市场利润就比较大,所以老板后来就产生了准备转移到北京这样的念头。最后工厂搬到了北京.但是做的非常不顺利.之前在小城市比如山东的青岛、烟台、广西等地,城市小容易覆盖市场,另外负责销售的经销商是那个地区老县长,关系网对销售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到了北京就没有这些资源了. 但是由于没有多少市场销售的经验,挪到北京以后有四五个月时间市场没有展开,工厂一大帮工人要生活,压力很大.在这期间,我了解到很多南方老乡在北京经营家具做的都很成功.于是就有了自己做企业的想法.从那时候我就跟老板提出自己要做的想法。 老板说你别走了,原来两个股份,现在再给你增加一个股份,我拿什么参股,拿人参股?我没有钱。最后我们达成协议,我可以走,但是我这些徒弟、手下的这些人不能带走,只能我一个人出去。我说我在工厂这么长时间了,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可以随时找我。这样我一个人就出去了。 1988年开始重新组建家具工厂,也就是绿之岛的前身。这样自己找到另外一条路。1988年的时候市场经济刚刚开始,那时候经济条件比较差,从谁借钱都是不现实的,所以就自己白手起家,慢慢的用自己的决心去做好一件这样的事情。 记者:绿之岛走过这20年发展应该会有不同的阶段,您会分成哪几个阶段? 林高宝:应该说分成三个阶段,一个,因为刚刚开始建立,可能自己也是从开始不像现在想法这么多,开始只是搞一个厂子,那时候市场还是模糊的市场,也不规范,想的是怎么样能在这个市场当中自己赚到钱,能生存下来,能让它从小做大了。那时候市场、材料、服务方面都不规范,所以做企业首先一点就是要有诚信,口碑决定了企业生存。 做大了一点以后,到中期的就在考虑如何去做大,如何做好。我想要去做什么样的企业。刚开始叫新发家具,没有品牌。开始的时候也不叫绿之岛,现在叫新发胜家具有限公司,在企业发展的中期,我想到了用什么样的产品让消费者更加喜欢,用什么样的服务理念让消费者更加信任。 绿之岛这个品牌也是我自己起的名字。为什么做绿之岛,是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想到了环保这种概念。那时候我们定了这样几句话"环保、自然、健康",人们在健康过程当中首先一点让它是环保,它是一种自然的,而自然的概念就是大自然的这样一种产品的感觉,是没有存在任何其他元素的存在,这样使它的产品就能够达到环保,达到环保以后我们健康的保障就有了。我们就以环保、自然、健康这个主题来打造绿之岛这个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