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创新经济为主导” 上海的经济转型要以发展创新经济为主导,包括二三产业的创新发展,甚至包含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 东方早报:上海在经济转型中应该走怎样的路线? 李湛:对于上海的经济转型,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上海当前的经济转型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以服务业为主导,大大提高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并且以香港为例,认为香港现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到90%以上,以此作为参照,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第二种观点认为,上海当前的经济转型要侧重已有制造业的升级和服务业的高技术化。这种观点认为,上海已有较强的制造业,这是上海的经济基础和重要基础,经济转型只要保住已有的制造业,并进行升级,加上已有服务业的高技术化,即可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为此,应当加大投入进行已有制造业的升级发展。 对于第一种观点,我们要注意,2009年,上海服务业已经占了59.4%,过去所说的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分界点其实就是60%,上海已经只差零点几了。“十二五”我估计上海服务业的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但是我认为不能单纯为追求服务业的比重的提高而来做这个事,还是要看整个经济产业的结构,一二三产业要有一个恰当的比例。就拿香港来说,现在经济“空洞化”的问题很严重,在抵御金融危机方面的表现不如产业结构更均衡的新加坡。上海如果仿照香港将会造成对第二产业的忽视。 对于第二种观点,我认为新兴产业总是不断涌现的,传统产业的不断更替和转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且即使不过分强化,传统产业自然会产生一些升级。此外,强调强化原有产业,恐怕会影响抓住新兴产业发展的机会。 比较合理的应该是第三种观点,即上海的经济转型要以发展创新经济为主导,包括二三产业的创新发展,甚至包含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强调发展新的行业、新的经济。同时创新经济将会有助于上海经济转型,因为创新经济都会涉及新技术的运用,这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另外,其实我们是很难判断未来会出现什么新产业,通过支持创新发展,上海就可能把握住更多的创新产业。 在我看来,创新经济不应该局限在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还会出现一些融合。因此我认为,上海的经济转型应该呈现出以创新经济为主导的特点。 东方早报:什么是创新经济? 李湛:创新经济就是创业经济、新技术经济。在我看来,创新和创业本身是联系在一起的事情。 今后中国经济主要靠什么来推动?过去有过去的情况,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经济资源、经济体系。比如说早期可以靠土地、资本等。而未来,更需要靠可再生资源来推动,这些是不同的角度。在我看来,今后的经济发展可能会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要靠促进创业来推动经济发展。 科技创业推动发展并不深奥。历史证明,创业确实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创业经济”这个名词在1985年就被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提了出来。美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连续十多年的发展,就是由“创业经济”推动特别典型的一段时期。 当时,美国因为一批科技型的创业企业诞生了一批新行业,进而产生了信息革命,最终产生了“新经济”。数据显示,那个时期美国的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一是靠信息产业提供,而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信息企业都是从创业发展起来的,这批企业中最终诞生了很多世界级企业。 如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趋势明显,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也更加密切,新技术不断诞生,此时创业就非常重要。创业必然会成为将来经济发展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而我们的着力点就要放在如何推动科技创业的发展。 美国考夫曼基金会的主席施拉姆说过,“美国必须把创业力作为自己的核心优势。”他认为美国是一个创业型社会,全球其他地方还谈不上,所以他们要保持住这个惟一独占的资源。 美国的惟一性是否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个问题可以先搁置起来。我们应该看到,虽然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碰到很大的问题,但这是结构性问题,而不是创业型发展的失败。而且就是因为美国创业型产业的发展程度较高,相信今后也会通过这个来谋求经济复苏和下一步的经济转型。科技的创新创业依旧会是美国的优势之一。 在转型方面,美国集中地表现为要发展新能源产业,把它当做超越互联网革命的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并将其视为今后占领世界经济制高点的一个途径。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的机制是必然的。(责任编辑:admin) |